老话说:“三翻六坐八会爬,七滚八爬周会走”。一直以来,早走路似乎都被大家看作是宝宝聪明能干、身体健壮的表现。
要是自家宝宝晚走了一两个月,走路姿势奇奇怪怪,父母就会担心这,担心那儿的..
父母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可能出牙晚、说话晚,而有的孩子就会相对早一点。
同样的,较早的孩子10个月就会走路,而有的孩子一岁半才会走路,这都属于孩子正常的成长情况。因此,走路的早晚也是和孩子自己的生长发育速度有关。
爬行是用来锻炼小脑平衡能力的,多爬可以让孩子在走路的时候少摔跤。所以在孩子准备走路之前,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多爬行。同时,爬行期的宝宝,家长要注意不能让他在床、桌子等过高的地方去活动,防止孩子不注意摔下去。
当孩子爬行到一定时间的时候,孩子就会渐渐学会独站,独站的首步就是扶站。刚开始可能就是几十秒,慢慢的站立时间会越来越长。扶站期的时候,父母要保证宝宝扶的东西是够稳固的。
从爬到走,孩子的视线会变的更加宽阔,所以当孩子可以扶物前行时,就代表着宝宝已经开始自己学习走路了,而孩子的好奇心也会驱使着他走得更远。
这个时候,父母除了要注意宝宝扶的东西是稳固的,同时也不要在宝宝手扶的桌子凳子上放东西,避免走路时桌椅摇晃,不小心掉落砸到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