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17-03-04 10:08:1738女王节这天妥妥的过了一天女王,可剩下的364天,都回归为一个为儿女操碎了心的妈妈,比如花重金、费精力去上的兴趣班,孩子死活不愿意去了,到底该坚持还是放弃呢?
当孩子说‘’我不喜欢了‘’,兴趣班该坚持还是放弃,这几乎是每个家庭时不时就得面对一次的难题。有人说,兴趣班嘛,有兴趣才是位,不喜欢了就换别的呗!有人说,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养成见异思迁三分钟热度的坏习惯可不好!还有人说:很多时候孩子不是真的不喜欢,父母老师再引导引导,没准就重新喜欢上了!……
貌似都很有道理呀,所以到底怎么解呢?
先了解孩子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我并不喜欢这个兴趣班,是我妈非让我学
在一次等着上试听课的时候,旁边一位妈妈兴致勃勃的跟老师交流:现在孩子条件太好了,什么都可以学,哪像我小时候,想学古筝家里不让,说太贵。学古筝多好啊,特别古典有韵味,现在我一定要让孩子学,多贵都行。
我看了看那位妈妈,再看看她旁边明显提不起兴趣的小姑娘,直觉她可能学不长久。因为看起来妈妈似乎并没有跟孩子有过充分沟通,没有考虑到学古筝是否是孩子的兴趣所在。
后来我在这家定了绘画班,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那位妈妈来前台咨询是否可以退课,说是小姑娘不肯上课了,妈妈也拿她没办法。把自己的意愿加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来完成自己的梦想,又有多大可能会美梦成真呢?
我妈对我要求太高了,我做不好,不想学了
朋友的女儿从小就喜欢音乐,5岁的时候自己提出想学钢琴,朋友二话不说拿出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数额不菲的积蓄给女儿购置了钢琴,报了钢琴班。
刚开始小姑娘还饶有兴趣,可没过多久,就哭着喊着不要练琴了。朋友很生气,跑来跟我哭诉:这个小没良心的,我投入了这么多钱和这么多时间精力,天天陪着她一练就是三小时,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抠,她怎么就是没人家弹的好呢?更过分的是,明明是她自己要学的,这才多久,不愿去上课了!
我问朋友:你有没有想过,是不是你给了她太大的压力呢?你没完没了挂在嘴上的各种付出,和你对她过于严苛的要求,以及并不恰当的攀比,都会让孩子感受到学钢琴这件事是充满压力的,甚至磨灭了对弹钢琴原本的兴趣。
本来很有兴趣的事情,却被家长加载了更多的压力和功利,她又怎能自如的去感知那个奇妙的世界呢?
坚持还是放弃?针对不同的原因,要做出不同的回答
多和孩子聊聊,真的没兴趣就选择放弃
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同,长处特质也不同,静下心来多和孩子聊聊,也许每一次聊天年幼的孩子并不能完整的表达什么,但慢慢的多次的,我们就能更深入的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同时多观察观察孩子,分析他厌倦的原因,如果真的对这项内容没兴趣的话,选择放弃也未尝不可。
只是,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没有毅力、不能吃苦之类的负面标签,不喜欢学一样东西并不是什么过错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没有兴趣的坚持,对谁来说都不是享受的事情。咱们放弃的只是孩子上某个兴趣班这种固定模式,而不是培养孩子发掘其他兴趣的热情,更不是对孩子的认可。
和孩子一起克服困难,懂得鼓励和减压
孩子在学习一样新事物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遇到困难无法解决,就会觉得自己做不好,从而产生惶恐、为难的情绪,甚至影响自信心,想要放弃。
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坚持不一定有结果,但是不坚持肯定没有。引导孩子回忆初的热情,陪孩子一起克服困难,多跟他说“好棒啊又进步了”、“你比昨天更熟练一些了”、“妈妈为你骄傲呢”之类鼓励的话语,别给他施加不可承受的压力,更别拿他跟别人做无谓的攀比。坚持一段时间,让孩子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自然也就加大了继续学习的动力。
明确的看待兴趣班定位和引导观测孩子的兴趣
兴趣班的目的是针对兴趣进行深入的培养,所以建立的前提首先是兴趣。这里我们作为家长要有原则,不能看着隔壁老王家孩子去学钢琴,每天传来朗朗练琴声,就臆想自己家孩子也要去学,更不要奉行谁一开始学琴不是逼着去的态度。所以兴趣班一定不要成了学习班,拖累班。
当然,孩子的兴趣除了自由发展以外,合理的引导和观察是作为父母的另一个方向。作为父母,观察孩子在一些细节上的天赋,比如我一个朋友的孩子,说话很早,记忆力也很好,他们就多去买些绘本,让孩子自己去讲故事,去用语言去表达,孩子爱自己讲故事,编故事,日后可能在演讲,文学就是一个引导培养的方向。更多的陪伴和引导让孩子先爱上这项活动。
后来谈谈坚持以及理性看待特长兴趣的问题,作为家长,总想让孩子琴棋书画样样行,有时孩子一时的冲动跟风,可能会提出要去学画画,要去学琴,但学了一半就觉得没兴趣了,没意思了,要放弃。这时,作为家长,我们要记住一句话术业有专攻,样样行可能到后是样样不行。一方面鼓励孩子坚持克服在学习兴趣时一时的挫折和艰难,另一方面,让孩子放下一些过多的项目未尝不是件好事。
每个孩子都是的个体,拥有细腻敏感的心灵。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而不只是单纯的听孩子说话。当孩子说不喜欢了,兴趣班到底是应该坚持还是放弃呢?充分沟通,因材施教,这就是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