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华夏纺织文明故事(35)线迹成章——蜀绣

资讯 > 女装

2019-07-23 10:07:00

粤绣泛指广东地区的绣品,由广州的“广绣”和潮州的“潮绣”组成,后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于2006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绣历史悠久,唐代《杜阳杂编》记载,永贞元年(805),南海(即今广州市)贡奇女卢眉娘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点画分明,细如毫发,其品题、章句无不具矣”。她又绣制阔一丈的《飞仙盖》,上面绣有山水、神仙、玉女,“执幢、捧节童子亦不啻千数”。唐顺宗曾嘉奖其工,谓之视姑。

粤绣在明代已非常著名。《存素堂丝绣录》《纂组英华》等书介绍明末清初的粤绣,说“铺针细于毫芒,下笔不忘规矩,其法用马尾于轮廓处施以缀绣,且每一图上必绣有所谓间道风的飞白花纹,所以成品花纹自然工整”。

据《存素堂丝绣录》记载,清代宫廷曾收藏有明代粤绣博古围屏等八幅,上面绣制古鼎、器、玉器等九十五件,“铺针细于毫发,下针不忘规矩”,有的“以马尾缠作勒线,从而勾勒(轮廓)之”,图案工整,“针眼掩藏,天衣无缝”,充分显示了明代粤绣的高超技艺。

明代粤绣还以孔雀尾羽捻成丝缕,绣制成服装和日用品等,金翠夺目、富丽华贵。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高宗诏令西方商舶只限进广州港,促进了粤绣的发展,使粤绣名扬国外。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广州成立刺绣行会“锦绣行”和专营刺绣出口的洋行,对绣品的工时、用料、图案、色彩、规格、绣工价格等,都有具体的规定。

乾隆年间,广东潮州也成为粤绣的主要产地,有绣庄二十多家,绣品通过汕头出口泰国、马来亚(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

光绪年间,广东工艺局在广州举办缤华艺术学校,专设刺绣科,致力于提高刺绣技艺,培养人才。潮州刺绣艺人林新泉、王炳南、李和彬等二十四人绣制的郭子仪拜寿、苏武牧羊等作品,在1910年南京南洋劝业会上获奖,在当地被誉为“刺绣状元”。著名艺人裴荫、鲁炎在1923年伦敦赛会上现场表演粤绣技艺。

粤绣的特点是用线种类繁多、配色对比强烈、构图繁复热闹,常用缎和绢做地,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而异于其他绣种。粤绣的另一个特点是绣工多为男工。

粤绣的针法非常丰富,以套针、施毛针、擞和针为主。钉金绣、金绒绣也很著名。它常常以民间喜爱的百鸟朝凤、孔雀开屏、杏林春燕、三阳开泰、松鹤猿鹿等题材组成热闹的画面,以花纹繁茂、色彩富丽夺目而著称。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