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浪漫季节:中国内衣简史 真是越来越省布料

资讯 > 内衣睡衣

2017-03-10 17:02:00

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女性也离不开内衣。现在市场上的内衣纷繁复杂,但是你可知我们前辈都是怎么穿内衣的吗?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以下所述的内衣历史线索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

秦汉时期:抱腹和心衣。汉代内衣的款式,有多种形制,人们对衣饰的追求已经开始趋向精美。这时女性的内衣比较常用的有帕腹、抱腹和心衣。这时的内衣有繁简之别,简单的只是横裹在腹部的一块布帕,因称“帕腹”。稍微复杂一些的,就在帕腹上缀以带子,用时紧抱其腹,所以名曰“抱腹”。如果在抱腹上加以“钩肩”及“裆”,则成了“心衣”。

魏晋:两当。三国两晋南北时朝,北方游牧民族的女性内衣 “裲裆”传人中原,后被汉族女性接受。“裲裆”也就是“两当”,顾名思义,有前后两片,既可挡胸又可挡背。通常为两层,夹层可衬棉,贴身又保暖。

唐代:袔子。唐代女性以胖为美,这决定了美丽的女性不能像前朝人一样穿吊带的“心衣”,于是,唐代女人便发明出无带的内衣,称为“袔子”。以前的内衣都缀有带子,而唐代“袔子”是一种无肩带、侧开合内衣形式。

唐朝的女子比较开放,喜欢穿半露胸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系一阔带,外披透明薄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面料讲究,色彩缤纷。现在的内裤外穿简直是弱爆了,我大唐女子已经发明了内衣外穿啊。

宋代:抹胸。宋代大片土地沦为女真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习惯。宋女子日常服饰: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绫、绢等。宋代“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

元代:合欢襟。“合欢襟” 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

明代:主腰。“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面有带子,穿的时候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肚兜只有前片,后背袒露,上面有各类精美刺绣,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到了中国近代,即民国初年,女性开始注重身体曲线的变化,这时对胸部的约束力就来自内衣了,于是便产生了形制较窄的“小马甲”。随着时代发展,内衣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风格越来越开放。这段漫长的内衣发展史,看起来真是感慨颇多。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