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各种成长都是有分时期的,例如快速长高时期,快速发育时期,如果父母能够掌握住孩子的各个发育时期,在相应的时刻做对的事情,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小编就来讲讲关于孩子的“敏感力”塑造。敏感力是儿童在成长中对周边环境变化产生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这样的影响会让孩子的心智发生特殊的运作以及相应的生理反应,这种力量就叫做敏感力。
在敏感力时期,儿童会感受到一种难以遏制的驱动力,驱使他对一个特定的事物产生兴趣,从而去学习去了解,直到内心获得满足或者敏感力逐渐消弱,才会慢慢消失。
语言敏感期(0-6岁)
这一时期儿童常常会对大人的说话方式产生模仿的欲望,而且通常模仿得活灵活现,这便是儿童对语言的敏感力。相信不少家长都有在短视频上刷到过,一些小孩对着镜头侃侃而谈,丝毫不显胆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语言敏感期时家长的教育。
语言是我们表达自身的首一选择,“学习说话”可谓是一门永恒的学问,而在孩子身处语言敏感期时,父母应多和孩子交流,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方法。
秩序敏感期(2-4岁)
秩序敏感力一般体现在儿童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拥有物的需求上,在陌生的环境中,没有熟悉的事物建立起秩序,孩子往往会感到害怕,从而哭闹不止或是烦躁不安。
在这个时期,家长要为孩子建立起好的秩序感,例如物品摆放整齐,学会分类摆放,进门要换拖鞋等,让孩子懂得日常规章制度。相反,如果没有这些规则约束,儿童可能就会习惯于这些“乱象”,以后家长再唠叨也难以改正。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孩子可能常常会因为外面的事物规则与家里的不同而发脾气,家长可以细心关注一下周边环境的变化,从而对孩子进行引导。例如向他区分别人的“秩序”与自己的“秩序”可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