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20-03-03 11:45:17雨水过后,惊蛰来袭。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反映的是生物受节律变化而出现萌芽生长的现象,是古代农耕文化对自然节令的反映。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看见惊蛰来了,就知道春耕的时节就到了。
陈匀平有诗曰:“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意思就是说惊蛰雷声渐起,接下来就是杏花微雨时节,蚂蚁、蜂蝶开始活动,万物一片生机勃勃。
古人将每个节气都分为三候,以便更准确地描述节气的气候特征,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始华为桃花盛开的意思,也是我们熟知的春景。仓庚,就是黄鹂鸟。而少见的“鹰化为鸠”,其实是指天空尚不见飞翔的雄鹰,只看到鸣叫的布谷鸟。这样的景观在古人的观念里,就好像是雄鹰变成了布谷鸟一样。
惊蛰是一个与百虫相关的节气,而春耕时节,虫子常常会对庄家造成影响,所以惊蛰的习俗多多少少也与驱虫、杀虫相关。例如江苏的邗江一带有照蚊虫的习俗,江西、广西一些地方有用撒石灰驱虫的习俗,湖南的醴陵地区更有意思,当地人在惊蛰时节会在屋里放鞭炮,叫做“爆惊蛰”,也就是吓跑虫子。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上学的时候,老师也会教我们二十四节气歌,了解每个节气的特点,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