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闹,要立即介入吗?任由宝宝哭闹,会影响发育吗?这也许是大多数父母都曾经历过的疑惑和纠结,也是家长们经常讨论却始终没有多少科学实证的话题。
近日,英国华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婴儿从出生到18个月“哭闹”并不会对行为发展或依恋程度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会减少哭闹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众所周知,育儿方式在不同家庭间或同个家庭内都可能存在不同,有些看护者主张让孩子哭闹一下很正常,立即干预会造成依赖;有些看护者对婴儿的哭闹会立即响应,担心孩子会哭坏,那么婴儿不同的哭泣状态是否会影响发育呢?
研究人员对178名婴儿及其母亲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跟踪调查,对婴儿哭闹时父母是立即干预,还是让婴儿偶尔或经常哭闹进行反复评估,并对母亲与婴儿互动的敏感度进行了视频记录和评分。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父母立即做出反应,还是让婴儿多哭几次,对18个月大的婴儿的行为发育几乎没有影响,对婴儿与母亲的短期或长期关系也没有影响,同时发现从小“哭闹”的婴儿在18个月时哭得更少,哭的时间也更短。
在18个月大时,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黄金标准的实验程序——“陌生情境测试”来评估婴儿的依恋程度,该测试评估婴儿在分离和团聚期间与主要看护人的依恋关系的安全程度。行为发展则通过与母亲玩耍时的直接观察,以及在18个月时由心理学家进行的评估和一份家长报告问卷来进行评估。
研究人员指出,应该给予父母和孩子更多的信任,大多数父母会本能地向婴儿学习并适应孩子的需求,他们会在婴儿刚出生时立即进行干预,但随着婴儿的长大,他们会稍作等待看婴儿是否能平静下来,然后再进行干预,因此会让婴儿有机会学习自我调节。
这种“不同的反应”使婴儿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白天和晚上逐渐学会自我调节。研究人员补充说,尽管有父母在婴儿哭泣时立即介入,大多数婴儿也都发育良好,不需担心。
所以,宝宝哭闹,抱or不抱?不如说是,忍得了or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