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慢慢长大,当他开始慢慢向你说谎,我想,那一定是曾有过相同的引导,不想上学,说自己被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喂药;怕爸爸打,费尽心思写下四次被“抢钱”经历;当孩子慢慢长大,似乎内心变得让人难懂;只是,你懂得他们的内心呼唤吗?
这些谎言,都是从孩子的嘴巴里说出来的。你可能好奇,现在的孩子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其实,谎言起于模仿。不管编得如何精彩,重要的是,孩子想表达什么。
迫害型 被三十多岁的女人喂了药
“刚在医院,有个小女孩被送来急诊,称今早独自上学路上被一个三十多岁女人抓住,卡住嘴巴塞了一粒药下去,不知道什么成分,头晕恶心腿发软,流冷汗,已经送去催吐,警察也到场调查。大家一定要多提醒独自上学的孩子,上学路上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和陌生人太靠近!”
曾经,这条发在朋友圈的微信,配上图片,让家长心慌慌,惊动了警察。可到了傍晚5时许,警方出面辟谣,所谓“塞药”是孩子编造的谎言,目的是为了逃避上学。据了解,这名小女孩6岁,在谎言被揭穿前,说以前曾被塞过一次药,这是第二次。
故意型 不愿意承认所犯错误
在图画课上,有个4岁的孩子老是犯错,其他小朋友就经常向老师打小报告:我早跟他说过了,可他偏不听。后来老师把这个4岁小孩叫到另一个房间问他:你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小孩拼命摇头:没有,老师,我真的没有!
“好,那么老师就先相信你的话好了。不过,事情的真假只有一个人知道,你知道他是谁吗?”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小孩渐渐敞开自己的心扉。他沉默了好长时间,渐渐低下头:那个人就是我,因为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和我一起玩...
缺爱型 将谎言编出新
林女士有个四岁半的可爱女儿。一天,女儿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你能不上班在家陪我吗?林女士没有答应女儿的请求。上午10时多,她在办公室接到家中保姆打来的电话,说女儿在家里不停地抽搐,还说头疼、看东西有重影。
林女士心急火燎地赶回了家,把女儿送到了医院,但是大夫并没有给女儿检查出什么毛病。出了医院,林女士带女儿到了麦当劳,看着女儿兴高采烈的样子,林女士突然闪出的念头吓了一跳:难道女儿在说谎?
专家 编谎来自于模仿家长应正面教育
孩子擅长通过模仿学习,他们的谎言,有的是通过模仿大人,有的是通过模仿同学,有的则是模仿电视剧的情节。说谎养成习惯,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专家介绍,曾有一个孩子,一遇考试便产生抵触心理,谎称肚子疼,久而久之,后来碰到考试,真的肚子疼,经过心理治疗才康复。
专家说:“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说谎属于不自知的行为,不必太计较,但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当次出现说谎时,应当进行正面的教育,正面引导。
孩子说谎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做错事逃避处罚,有的是想满足自己的某种愿望,有的是想通过说谎获得认同和赞赏,有的是对父母的一种对抗,有的是不愿意做某些事情等。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发现孩子说谎,应当多听听孩子的需求,多和孩子沟通,和孩子做朋友,听听他(她)的谎言背后,是表达什么样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注,而不是惩罚。专家呼吁,多和孩子沟通、做朋友,采用正面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