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孩子长大后的困难那么多 有必要人为制造麻烦吗?

资讯 >

2020-06-16 17:38:09

前段时间,挫折教育被建议纳入课程体系,网上掀起了一场投票,结果显而易见。而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要多人为地制造一点困难和打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变得坚强。而对于此,大部分家长是认同的。

主持人乐嘉,就曾经为了挫折教育,带只有4岁的女儿徒步穿过沙漠,并在网上更新了这一过程。他在出发前,还跟女儿约定说,“不哭的孩子最美。”出发后,四岁的灵儿很快体力不支,腿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红疹。女儿在途中不止一次地泪眼婆娑:我不走了。尽管乐嘉看到女儿忍受巨大煎熬,一直求饶,甚至却依然狠心让她坚持下去。过程中再难都不许哭,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是不能被接纳的,于是不得不学会假装坚强。

这件事情对孩子以后有没有帮助,只能交给时间证明,可能因为有了这个经历,孩子以后会变得更加坚韧,但是这样的磨练,没有孩子会想经历第二次。

董卿就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她曾经在节目中提到自己的父亲时,情绪失控,崩溃大哭。

原来,董卿的父亲对从小对她非常严厉,比如要求她不要照镜子、不要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文体活动等等。从高一到高三,每个寒暑假董卿都必须打工挣钱,一天一块钱,30天30块钱。

除了这些苛刻的要求,董卿的爸爸还吝啬对她的赞扬,这让董卿成为了一个有点自卑的人。她在麦家的新书发布会上就曾说过:

所以现在教育,人人都喊挫折教育,真有必要吗?

挫折教育本身是希望孩子将来遇到挫折时,知道如何面对它如何战胜它。可是大部分父母们眼睛里的挫折教育,却是只有挫折,少了教育和引导。在这些人为制造的苦难中,父母非但不在孩子无助时给予有效的帮助,反而袖手旁观,就好像有苦难加身,就能让孩子自动变坚强一样。

其实不用等孩子长大,光是成长过程中就不乏挫折,比如在学校竞争班长或其他职位时,落选了;难合群被同学孤立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努力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考试成绩还是一塌糊涂;做手工一块零件或者图案做不好。。。世界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困难,大大小小的会陪伴我们一生。

正确的挫折教育,要在发生事情后,教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如何接受,如何战胜。而非人为制造一些困难来打击他挫败他,这会让本来就很无助的孩子,还要接受来自父母的二次伤害。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孩子坚韧的性格和信心还没建立好,就被家长摧毁了。

一、挫折教育,最怕父母走这2种路

  1、人为制造,升级生活难度

总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吃过自己年轻时候的苦,便想人为制造一些磨难,就像小编的父亲,他回想自己年轻时候冬天四五点就要起来做生意,便要求小编也在四五点的时候起床锻炼。本来回家就是想感受一下家的温馨,以此消除学校带来的负面情绪,没想到回家后连睡个饱饱的觉都不能,自此以后,小编便对回家有了抵触,放假宁愿在宿舍孤独。

很多家长认为现在孩子的生存环境太过顺利,溺爱过度没吃过什么苦,总想人为制造点“麻烦”让孩子感受一下所谓的“磨难”。本意虽好,但就怕用错了方式,锻炼的不是他的独立能力,反而是增加了某些恐惧感。

这里说说我的同事,给孩子报了一堆的补习班,什么书法绘画珠心算,还有钢琴,真的是一位时间管理大师。对于孩子来说,他已经承受了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压力。但是孩子的爷爷认为,孙子就每天学习学习,也不运动,于是每天早上孩子要早起半小时跟着爷爷一起跑步。白天学习上课,放学兴趣班,晚上写作业,早上还要早起跑步,孩子稚嫩的身体哪里扛得住,上课集中不了注意力,补习班学习无精打采,不久后孩子就病倒了。每每聊到此处,同事都悔不当初。

想锻炼孩子的意志,也要看情况再说,否则妥妥的的坏结果。

何炅在一期节目中收到一位观众的来信,是一位宝妈,为了让儿子德智体美全美发展,一口气报了好多的课外班,当儿子听闻这一消息后,在床上足足打滚了一下午表示不满。

很多时候人为制造的一些“困难”和“磨难”,真的,未必在锻炼他们,增加的是他们的负担和某些恐惧。

  2、打击他,不会好好说话

家长不是不会好好说话,有些确实是天生的,而有的就是故意的了。

母亲节的时候,舍友给自己的妈妈买了一套护肤品,一般情况下妈妈应该都会很开心的收下然后夸孩子懂事。

但是这位妈妈确实这种画风:

妈妈一脸嫌弃地说:“买这些玩意干嘛,我又用不到。”

朋友回:“这不母亲节嘛,让你开心开心。”

妈妈:“呦,过节了知道关心关心了,那平时咋不少气我点”

朋友妈妈是真的不喜欢吗?并不,背地还和别人炫耀女儿送的礼物,但是当着孩子的面却要阴阳怪气地说话。

我老子采取的就是典型的挫折打击教育,高要求高标准的历练孩子。虽然我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也是属于比较好的了,但是因为成长中的经历,一直都缺少自信,总会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会让身边的人不满意,因为早早的白了头发,直到后来做了心理引导才开始重塑自己。

我做出了成绩的时候我的爸爸不骄傲吗?不,他内心是很开心的,为什么酒不能好好的表达,非要打击一下呢?本意是想刺激孩子,变相激励孩子,但是在孩子那里,他得到的信号是否认自己。如果有的孩子在打压下发展的反而更好了,这可能不是你的方法起作用,只是他的心态良好比较坚强罢了。

二、挫折教育,说白了是你要“帮”他

当孩子遇到一件难事时,我们给他们提供爱、方法、耐心,教他们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在一次次类似的升级打怪中,提高自己的对抗挫折的能力。

孩子学东西时,学累了学烦了不想坚持了,爹妈几乎都遇到过这类事情,说一下我妹妹小时候,妈妈花了高价钱给她报了一个爵士舞的补习班,开始妹妹很感兴趣,每天晚上都练习,钱总不能白花了是吧。但是慢慢地妹妹就扛不住了,开始闹腾,哭喊,抗拒。我的妈妈是这样的,压着性子不发火,给妹妹讲自己小时候学东西的经历和体会;每天陪着我妹妹一起练习,并且缩短每一天的练习时间,但是周末正常;在每次练习完之后都会鼓励妹妹比昨天有进步;不会强迫着要妹妹去舞蹈学校。(我这哥哥心里酸酸的,都是孩子,差别对待啊嘤嘤嘤)

说起来仿佛很简单,但妈妈压着暴脾气不发火,耐心疏导妹妹,还以身作则陪着练习,鼓励克服学习舞蹈的困难,过程不容易。可能之后我妹妹再遇到类似挫折,坚持不下去时,有过这次重启的经历,再次重启会更加容易。

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意义,重在教育,而非挫折。教育本来就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它充满了细节,需要耐心和理解。想要用一个方法解决所有教育问题,在当下也许有效,但真正的影响会延续孩子的一生。

孩子将来面对挫折能否迎难而上,说到底,靠的是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

即自身的硬件实力,比如健康的身体、学历、工作、经济等实实在在的东西,在竞争中,好硬件就是入场券,比如公司招聘,学历就筛选掉一批人,学历越高进入好平台的几率越大,在找工作时遇到的挫折相对较少。

软实力

即积极向上的心态、与人和谐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事情的判断力和执行力,即使自己的硬件条件不突出,如果有好的软实力,遇到事情也能很好的解决。比如在公司裁员中,你学历不如别人有优势,但平时业绩高,工作积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那么在这场动劫中自身安全性会很高。

总的来说,家长的的每一个行为都会作用到你爱的孩子身上。所以,放下那些关于教育的陈词滥调吧,用心地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换位思考,因为孩子成长的秘密,就藏在那些需要用心的细节中。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