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治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顶重要活动,古时盛行于吴、越、楚,现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帯十分流行。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浆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
端午食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棕粑是端午节拜神的贡品。棕的主要原料是米、料馅,和箬叶(或柊叶)等,其花样繁多。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南方口味;北方口味,棕子有甜与咸两大类。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在民间这个思直传了下来,所以有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中繁殖易咬伤人,因此有此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