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为了拉近和宝宝的距离,贝爸贝妈又或者亲朋好友,会和孩子开一些善意的玩笑,可是,这种你认为能增加亲密度的互动方式,往往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无论是不是在愚人节,无论初衷是如何,小贝要提醒您,以下几种玩笑话都不该和宝贝说。
“不要你了”
大人逗孩子的方式有一种叫“你爸妈不要你了”。二胎政策开放后,又演变成“有了弟弟妹妹,就不喜欢换你了”的说法。又有些爸妈在气头上时,会出现恐吓孩子的说法,比如“你再不乖,就不要你了”等等。
小贝解说:虽然大人说的是玩笑话,但孩子听多了就会当真并感到伤心,变得没有安全感,甚至对没出生的弟弟妹妹产生厌恶。如果有人这样逗你的孩子,贝爸贝妈一定要及时制止,并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时间打消他的困惑。
“你好丑”
大人有时候喜欢对孩子说“你怎么长这么丑啊”,“你这么矮,你妈是不是没给你吃饱”等等,拿一些孩子的外貌开玩笑,然后看孩子气急败坏的辩驳,或者用肢体暴力来表示抗议,从中得到乐趣。
小贝解说:对孩子来说,这些不恰当的言语会让他感受到满满的恶意,甚至因此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千万不要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来开玩笑。
随意承诺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见家长对孩子说“等妈妈有空了就带你出去玩。”“乖乖做作业,爸爸奖励你新玩具。”大人们为了安抚孩子,会采取一些策略性的谎言,承诺更是张口就来。
小贝解说:在孩子的世界里,大人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深深记得。如果大人们做不到这些承诺,就无法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言必行行必果”的正面形象。孩子也容易效仿,养成说谎、任性、小气、自私的毛病。
捉弄孩子
大人有时喜欢“逗”小孩,比如,说好把棒棒糖给孩子,忽然又不给,非要孩子先表演节目。表演完了还是不给,还假装要把糖给别人,非得把孩子弄哭了才给。又或者对孩子说:“你爸爸被警察抓走啦,不会再回来了。”等等。
小贝解说:大人们的这种行为多半没有恶意,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下鼻子而已。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样的举措会让他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可能会变得不敢相信别人,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造成障碍
取笑过失
某次郊游出了洋相,某次表演砸了锅,甚至小时候爱哭鼻子爱尿床,刚刚学习写字时记不住前后笔画顺序等等,这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让一些敏感的孩子耿耿于怀。偶尔家长们以此作为谈资分享育儿心得,却忽略了孩子们逐渐成长的自尊心。
小贝解说:孩子和大人一样需要面子。这种行为可能会让孩子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畏缩不前,认为在别人眼里自己是个“坏孩子”,并且与父母之间出现对立情绪。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一块小积木就能开心一下午,并不需要这些所谓的“玩笑”增添乐趣,小贝愿和贝爸贝妈们一起,守护孩子单纯且脆弱的心,只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