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对待零食的感情总是又爱又恨。吃之前在“吃与不吃“之间动摇,开吃之后在“多吃一口,停下来别吃了”之间摇摆,开心的吃完了又开始悔恨,妈蛋,怎么又吃完了!!
对于“成为宝妈”的女人来说,零食就更可怕了,因为它们会影响宝宝的正餐、会养成不良的就餐习惯、会导致肥胖...但是这么多黑锅,真的该零食背么?
NO!孩子吃零食,完全是正常的生理需要。宝宝的胃容量只有他拳头大小,与他们的消耗量完全成反比。正常的一日三餐根本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玩一会,睡一觉就饿了。先来看看他们的活动量吧,成天跟个剁了尾巴的猴儿一样,上蹿下跳一会儿都停不住有木有?
即便孩子已经在上幼儿园了,在两餐之间还需要有加餐,更何况是小时候呢?孩子一旦感觉到饿,脾气会变的狂躁,所以在正餐之间,需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零食。
什么样的零食可以吃?
零食 意义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在两餐之间为宝宝补充一部分营养和热量,不让宝宝饿着了。很多妈妈都把三餐时的“进食量”作为吃没吃好的标准。殊不知,吃饱了但没吸收足够的营养,也是会影响发育的。
所以,相比起吃多少,吃什么反而显得更为重要。推荐营养密度高的食品作为宝宝的零食。(在同等营养的前提下,热量和钠含量越低,“营养密度”就越高)。
这类食物吃很少的量,就提供大量的营养,并且不会造成强烈的饱腹感影响正餐。相反,如果用低营养、高热量的食物作为宝宝零食,占据了他的胃,就会失去更多吸收营养的机会,甚至可能影响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营养密度高的食物有三文鱼、酸奶/奶酪、燕麦片、蓝莓、鳄梨、西兰花、西红柿、豆类/豆腐、菠菜、鸡蛋、红薯、亚麻籽仁、扁豆、鹰嘴豆、坚果酱。
以上所举出的这些例子,都属于“好吃、好使、不占地儿”的种类,不仅营养密度高,热量小,而且营养很丰富。宝宝胃小,但能量消耗却大。你知道这大量的能量都消耗在哪里吗?60%都是被大脑消耗掉的。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总是被优先输送给大脑,然后才提供给其他的器官。所以,除了必要的营养,还应该吃一些“补脑”的零食。多吃富含这4类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利于大脑发育:
抗氧化剂
相信大家对自由基都比较熟悉了,它会在血液里分解大脑的细胞,只有抗氧化物能抵抗自由基所带来的伤害,防止大脑老化,增强记忆。
食物推荐:深色水果(蓝莓、黑莓、草莓、树莓)、深色蔬菜(番茄、菠菜)。
ω−3脂肪酸
大脑在修补恢复和更新整理,需要ω-3辅助,它不仅对宝宝的大脑很重要,还能帮助视力发育、稳定情绪。
食物推荐:核果类(核桃、亚麻籽、花生酱)、深海鱼类。
胆碱
胆碱是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协助大脑和身体各部位之间传送信息的一类物质。
食物推荐:蛋黄、瘦牛肉、酸奶、西兰花、豆类
复合碳水化合物
大脑和神经系统需要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特别是在脑力活动紧张,耗氧量增高时,糖量相应增加。而碳水化合物是转化为葡萄糖的能源担当。
科学实验证明,逐渐释放能量的“复合碳水化合物”比“精炼碳水化合物”更适合大脑发育,就说吃粗粮比精粮更容易提升IQ。食物推荐:全麦食物,糙米、粗杂粮。这些小零食,每天吃一点,不知不觉能给宝宝的大脑补充很多能量。那怎么将上面的食材变成小零食呢?
颜值高,味道好的混搭:各种水果+酸奶:一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分开吃,小宝宝可以打成泥做成奶昔。
蒸五谷杂粮:蒸红薯、蒸南瓜、蒸麻山药打成糊糊做成辅食给孩子吃。
鱼肉块+橄榄油:蒸鳕鱼、蒸三文鱼的时候记得加几滴橄榄油。
鲜蔬菜+坚果泥:很多妈妈说宝宝不爱吃蔬菜,那一定是你的打开方式不对。煮西蓝花、煮胡萝卜、煮菠菜,如果不爱直接吃,可以蘸花生酱、芝麻酱,也可以试试混合水果泥一起,比如牛油果泥、香蕉泥。
燕麦片+牛奶:这对伴侣是一道非常美味的零食,可以添加一些葡萄干,但千万别加白糖了。
适量的果干+坚果:果干糖分比较大,食用要适量。比如葡萄干、蔓越莓干,核桃等。不能直接食用的小宝宝也不要勉强添加,耗时耗里,大一点了就可以吃了。
零食的正确打开方式:零食的份量不用太多
零食不能无节制供应,安排在两餐之间,有助与让宝宝形成规律,知道“这个时间可以吃一些点心”,或者“妈妈不让吃饼干,因为马上要吃午饭了”。
过量或频繁的吃零食势必影响正餐,也就浪费了我们良苦用心的意义。
零食的性状要适龄
初加辅食是泥状,但等宝宝适应了,大概8、9个月之后就要及时换成手指食物。锻炼自主进食,顺带练习手部精细动作。另外太精细的食物,不利于肠胃的蠕动,长期以往会影响食欲。不要制定严格的“无垃圾食品”规矩。
物极必反。过于严格的禁止,容易激发孩子更加强烈的欲望。大部分孩子见了糖就没完没了的要,如果父母没有公平的跟孩子制定规则,后大都顺从了孩子的要求。
NewBalance作为一家出名的运动品牌,推出专属签名战靴可以很好提升本品牌的形象和档次,将影响力升级,从而达到更有益的曝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