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爸妈注意了!这2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打 再生气也别动手!

资讯 > 童装

2017-01-09 11:29:10

“嘭”的一声响,隔壁家传来妈妈的咒骂声和孩子的啼哭声,不用出门看就知道,肯定是隔壁的家长又在“教育”孩子了。门口传来隔壁邻居劝架的声音,年轻的妈妈见到人就开始抱怨:“我家孩子太烦人啦,一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跑到人家床上乱蹦。每次我都尝试和他讲道理,可一点用也没有回头还是会再犯,一气之下我只好揍他了,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

她还说:“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也知道这种管教方式不对,可就是控制不住。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

记得汪涵曾说过一句话:“父母的双手是用来拥抱孩子的,而不是用来打孩子的。”

然而,生活中仍会有很多父母忍不住对孩子发火,甚至会对孩子动手,进而常常陷入“孩子惹你生气——你就打骂孩子——事后后悔不已”的恶性循环中。

打骂孩子的危害:

一、生理上的创伤

大人的力量是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的。不过小编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不会有意伤害孩子,只是想给孩子一个教训。

二、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2、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

3、恐惧感: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4、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

5、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6、暴力性: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7、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8、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父母想管教孩子,一定要动用武力吗?小编对此提出五点建议: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

比如,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复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自我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

比如,牛奶打翻了,孩子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不准看动画片。

当然,父母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4情绪冲动的时候,不要打孩子

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被父母讨厌的孩子。

如果出现了很极端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再想出一个有效的惩罚方法。

5重点提醒:不要打2岁以内和6岁以上的孩子

2岁以内的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即使挨了打也不会起到警示作用。

重要的是,2岁都不到的孩子怎么能经受住成年人的“巴掌”呢?即使下手很轻,也很容易造成伤害,尤其是孩子的头部,稍微有碰撞,就很可能发生脑部损伤,影响大脑的发育。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和规则制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