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月亮是柔和与光明的象征,是上天对人事的见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祭拜着。古代有一句俗谚说: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得老天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
花好、月圆人相聚,中秋快乐。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半人间,家家团圆。风儿轻轻,桂花的香气在夜色中弥漫。清辉朗朗,月儿ー天天变得丰满,时序易过,晃晃又到了。
一年月色明夜,干里人心共赏时。天上明月,人间情怀。数干年来,人们围绕着中秋的明月创造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祭月、拜月、赏月、玩月、走月、跳月;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对中国人来说,家乡的月亮和中秋的月亮。永远都是圆、亮、美的那一轮。就像周作人在《中秋的月亮》里所说:之所以要特别介绍中秋夜的月亮,不单为这天是兔儿爷的生日,不单为这天的月球与地球近。为的是从我们远祖起,每年在这一日留下些特别的感情,造成不可磨灭的事实。
数干年来古人,所瞻望所歌咏的就是这个月。桂子飘香的时节看这月/不是昨天或明天的所能比/也不是上月和下月所能比的。中秋的月亮是天地湖海的,是嫦娥玉兔的、是古往今来的,是我们心心念念独一份的圆满和美好。
天上满月,人间团圆,便是中秋的意义。便是以月之圆满兆人之团圆,愿在外奔波的你有人挂念,愿归家团圆的你了无遗憾 。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我们依旧会在中秋的夜晚,望一望天上的月亮,因为那一轮明月曾流淌过我们的故乡照耀过我们的窗子,那份样和与宁静早已盈满了我们风尘仆仆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