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的长大,开始变得活泼爱动,有些坏习惯,也会有了自己的小脾气,有时会惹怒家长,遭到呵斥。但其实大人眼里的这些坏习惯,都是宝宝成长必经之路,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行为,放手让他去做。
尊重宝宝的“乱吃”
当出现这类情况时,表示宝宝正处在自我意识的敏感期,此时他们会通过嘴巴去感知世界。说明宝宝成长的很健康。
小贝建议:贝妈贝爸们不要只顾着去制止,而是可以配合支持。帮宝宝修剪指甲,洗干净小手,让他随便吃。如果宝宝总是往嘴里丢东西,不妨换上一些干净的物品给他咬,让宝宝充分的去体会感知。
尊重宝宝的“乱扔”
事实上扔东西这个动作能强化宝宝对于事物和环境的认知,还能锻炼他的身体协调能力,为将来认知发展打下基础。
小贝建议:不要烦恼扔东西把家里弄乱,而是把这当成一种亲子游戏,可以在家中专门准备个扔东西的区域,不仅锻炼了宝宝,还满足他的情感需求。父母这种积极应对方法,也能让宝宝有自信和满足感。
尊重宝宝的“自私”
2岁以后的宝宝,常常会流露出“自私”的一面,把自己的东西都看得紧紧的,不肯分享。这个年龄正是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的阶段,宝宝想捍卫自己的权利,开始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小贝建议:父母对于这一表现要采取尊重并接纳的态度,因为这是让孩子明白自己与自己物品之间关系的机会。想办法树立他们物品所有权的意识,比如孩子和妈妈的东西区分开,孩子想要什么需征求父母同意,父母的要求也可以征求孩子意见。
尊重宝宝的“磨蹭”
家长们总会因为孩子的慢动作催促不停。其实孩子有自己做事节奏,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规范孩子的行动。对他们而言,感觉舒服、顺畅、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小贝建议: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吃饭、穿衣,从而让他了解自己是谁,会做些什么。让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玩耍,以促进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从而区分想象与现实,言语与行动。这一切能够使他发现自己并了解他人,终形成对自我以及世界的认知。
尊重孩子的“生气”
生气是宝宝感情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成长过程中的有机元素之一。有助于发泄内心消极的情绪。若他们把怨气积存在心里,紧张和焦虑情绪就会不断增加。
小贝建议:家长不要动不动就严词训宝宝,剥脱宝宝自我心理调节的权利。在不致伤害到宝宝自己或别人的前提下,让宝宝适当宣泄。在这个过程中宝宝释放了不良情绪,也会慢慢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