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常发生在婴幼儿,因为孩子还小并不知道饥饱,家长监管上有所放松,导致孩子在饮食上没有自控能力,只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
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面对美味佳肴,对于天真活泼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难的,小肚子常常吃得鼓了起来。如果积食不及时荡涤,在肠胃系统上就会向纵深发展,导致孩子脾胃发育受到抑制,形成顽固性消化不良---“疳积”。
如何帮助患有积食症状的宝宝恢复健康呢?就是食疗了,像熬山楂水、煮薏米山药粥、萝卜粥等对治疗积食都有不错的效果。除了食疗以外,其他像按摩法、运动调节法以及日常护理法都可以用做缓解积食的常备之法,具体操作细节请参见今天的文章!
前不久有位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妈妈说,孩子感冒发烧了,在医院里打针治疗,反反复复折腾了一个星期还没有好,看着孩子难受,家长心里非常着急。
于是医生给孩子做了检查,发现孩子有舌苔厚、手心热、食欲不振、腹胀不排便等现象。医生告诉这位妈妈,孩子这是属于典型的积食发烧,打针只能暂时退烧,肠胃里的积食没有排出,发烧就会反复。
医生给孩子治疗之后,特别叮嘱,这几天不能给孩子喂太多食物,一点流食就行了,不增加肠胃负担,补充一些苹果汁,观察排便情况。三天后,孩子的妈妈反馈,孩子已稳定退烧了。
很多家长只要孩子一发烧就断定是感冒引起的,错误的判断会耽误孩子的治疗时间,给孩子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不说,其治疗过程的煎熬也会使家长和孩子都非常的痛苦。
是感冒发烧?还是积食发烧?这个要分清楚
小儿积食也会引起发烧,其表现是,在发烧之前,孩子食欲非常好,吃多了,舌苔厚腻,没有明显的嗓子红肿,咳嗽等与感冒相类似的症状。
而感冒发烧则分为风寒与风热发烧两种。风寒发烧多发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时,表现为头痛、怕冷、无汗、发热、鼻堵、流清涕,咳嗽,喉咙发痒。治疗时可采用疏风温内散寒之法,也可以用生姜红糖水来治疗。风热发烧则会伴有咽红肿痛,流黄涕,舌红等症状,治疗时可喝一些淡姜水,若有痰症,则要根据孩子的个人情况,配合一些其他的治疗。
除了以上方式,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判断孩子是感冒发烧还是积食发烧的方式。我们可以摸摸孩子的肚子和后背。如果后背比肚子热,就是感冒发烧;如果肚子比后背热,就是积食引起的发烧。
积食可导致下列疾病与不适
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 "食咳"。很多家长不理解,脾和肺是两个器官,积食怎么能引起咳嗽呢?这要从中医上就能解释得通了,因为五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所以说,看那些食咳的小儿,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这时候给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为主、肺胃同治的药,效果就会特别好。
积食导致的发热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这类孩子大多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这都是吃东西吃住了。《脉经》中就说:" 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
积食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门诊上还经常见到一些小孩子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一生病就输液,再生病再输液,反复输液,孩子身体越来越差。其实,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与脾胃功能障碍有关。
上面说过,积食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肺,但是 " 肺主皮毛 ",所以有积食的时候小孩子体表一受寒,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积食与贫血
积食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积食时间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虚。从西医上说,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厌食挑食,营养不均衡,时间长了就会贫血。所以,贫血的时候也应当调理脾胃。
宝宝积食发烧的具体症状
一般情况下,宝宝积食会有下列典型症状,家长不妨做个参考:
1、突然发热,没有其它明显症状,只是体温高,常在38—39℃之间;
2、精神正常,个别患儿高烧时会有萎靡不振现象;
3、胃口不佳,看见食物无明显兴趣。大便干或两天无大便,腹胀鼓起,轻拍时有蹦蹦响声;
4、手脚心发热,后背和腹部较热,舌苔较厚,舌苔白腻,口中有异味,呼出的气体较热,检查扁桃体可能会有发红。
如果宝宝具有以上症状,那十有八九就是积食了。积食引起的发烧,根源是要先化积通便,排出体热。家长不必过于担忧,更不可在发热初期马上退热或滥用抗生素。可用以下方法来治疗。
积食发烧的护理方法
1、物理降温
积食引起发烧,立即食用退烧药会让机体抵御病菌的能力下降。如果体温不超过38.5℃,可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手脚心、后背前胸,帮助降温,能洗个温水澡也不错。还可以给宝宝穿着宽松凉快的衣服,帮助散热。多喝水,补充因发热带走的水分,并促进新陈代谢,带走些内热。
2、吃些流食
在宝宝积食期间,不要强迫孩子吃饭,可适当喂些汤、粥、牛奶等流食,稍微吃些清淡的蔬菜。水果可以吃香蕉、苹果,促进排便。
3、帮助按摩
宝宝大便不通会引起腹胀腹痛,家长可以肚脐为中心,以掌心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在感觉到较硬的部位(可能是停滞的大便)时,要稍加用力向下推,促进便意。还可以手指蘸取婴儿油轻轻按摩宝宝肛周,刺激排便。
4、合理用药
积食发烧,重点要化积。可给宝宝吃点小儿七星茶、化积口服液帮助排便,便通则烧退,不然如果仅仅退热的话,几个小时后体温还会升上来。在化积的同时密切关注宝宝症状和体温,38.5摄氏度以下、无明显异常者可不用吃退烧药,多喝水、物理降温即可。体温38.5以上,可在使用退热贴的同时,辅助服用一些小儿退烧药物,若39度以上可用美林紧急退热,但不可过量。(注:给婴幼儿用药,应在咨询过医生后再给药)
5、适当运动
适当的让宝宝多活动,靠他自己的胃肠活动来消化食物,帮助化积。运动还能增加汗腺分泌,通过流汗也能带走一部分内热,帮助降温。
宝宝积食的食疗治疗方法
熬山楂水
将新鲜山楂洗净,切成小块,用小火炖煮3~4个小时,煮出汤色后,把山楂过滤掉,在汤中加冰糖喂宝宝喝。
薏米山药粥
将薏米、山药、小米适量一起熬粥食用,能祛湿健脾、滋阴养液,尤其适用于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的孩子。
萝卜粥
功能:开胸顺气,健胃。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糖适量,煮沸即可。
提示:白萝卜解毒生津、清肺化痰,平时加于肉汤或骨汤中也是很合适的。
拥有华丽气质和丝滑触感,再平淡的面孔也能被它瞬间点亮,有多少人借着秋冬的借口,复兴了对皮草的热烈渴望?将肌肤埋进这点点轻柔吧,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