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遵从把尿的应该是经验丰富的老人,因为你小时候就是这么带大的...很可能从你一出生就开始“嘘嘘”~还伴有随着把尿成功的欢呼声。
现在反对把尿的呼声很高,普遍认为对孩子的脊椎不好,对孩子的括约肌不好,会让孩子不会自己尿,不把就不尿,容易引发痔疮和脱肛。
把尿能达到训练孩子控制排便的目的吗?婴儿的尿道在3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控制排便排尿的。
尤其是1岁以前,与其训练把尿,不如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或是睡醒后,这还是比较成功的排尿训练。
在1岁前训练宝宝排尿,造成的后果是孩子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而是形成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比如有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要把一泼尿才睡的好,白天一醒就哭,把把尿就好了。那都是被憋醒的。
1岁之后,孩子稍微能控制排尿了,但并不完善。很多家长苛求孩子,一旦把尿时不尿,不把尿时自己尿了,就会责怪孩子,这对孩子的心理也造成影响。
不把尿,孩子更早学会自主便尿
研究表明,晚上穿纸尿裤睡觉的孩子,大部分在2岁左右甚至更早就能够控制夜尿到早上。而夜里把尿的孩子,晚上还是需要把尿,可能延续到上小学,夜间频繁醒来上厕所的习惯还一直存在。不把尿的孩子,会养成习惯开始主动告知便尿,蹲下尿尿。
这是因为不把尿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是依据便意来排尿的,所以能很好的自行掌握。而一开始就把尿的孩子,混淆了自己的尿意和被把尿意,对便意的掌握很差。
真正有效的排尿训练
宝宝1岁半左右,会发现给宝宝有时会在尿尿前提前告知了。这就意味着妈妈可以开始做简单基本的排尿训练了。如果想继续给宝宝穿纸尿裤,等到2岁再开始训练是完全可以的,这时候宝宝会学得更快。领宝宝到洗手间,让宝宝学习蹲下尿尿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国外家长在帮两三岁的男孩子学习尿尿时,会带宝宝到小马桶旁边,丢一个麦圈到水里,让男孩子瞄准麦圈“开火”。这样创意引导,家长们可以借鉴类似游戏进行训练。
晚训练要比早训练好
父母不必再因为要早早的训练孩子上厕所倍感压力了,把上厕所训练视为好父母标志的时代过去了。那让孩子越早一日吃三餐,越早断奶,越早独自上厕所,越早独立就越“称职”的好妈妈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也难怪,以前的尿布都是“百家布”需要手洗、晾干。父母当然希望孩子尽快学会上厕所。大部分宝宝控制排泄的肌肉在18~24个月逐渐开始发育。等宝宝两岁,尿道机能发育成熟后再训练也不迟,此时宝宝学得也更快。
影响孩子生殖器发育是不科学的说法
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传统的“把尿”或“把便”方式,容易造成婴儿脱肛现象,这是造成痔疮的前提。
孩子带纸尿裤并不是为了使大人省事,关键是不要给孩子造成不良刺激。孩子2岁后自然会感到排尿或排便至尿裤内不舒服时,家长此时顺势带孩子到洗手间,孩子很快就会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
反对给宝宝强行把尿
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宝宝,还没有控制自己大小便的能力,即使妈妈给宝宝把尿,他也不明白是在干什么,长期以往宝宝条件反射把尿时尿出来,因为小宝宝撒尿排便本来就频繁,这不是宝宝真的回自己控制了。
其次,强行把尿尿不出来,在宝宝身子已经扭动甚至苦恼的情况下,妈妈还坚持不懈地把尿进行到底,全然不顾宝宝的感受。(宝宝委屈,但宝宝不说)
强迫宝宝、不尊重宝宝会成为一种习惯,强迫吃饭也是如此。相反,如果父母顺应孩子的生长规律,在孩子心智发育成熟、表达能力尚好时,用一种更良好的互动沟通方式来训练上厕所,会事半功倍,双方的感受也更快乐。
另外,给宝宝穿开裆裤是不可取的。觉得纸尿裤很热、还容易造成红屁屁不是借口,选择好的纸尿裤,夏天不管宝宝是否穿纸尿裤都不应该让他生活在极度炎热的环境下,就算不穿纸尿裤也容易呕出痱子。将室温保持25度左右。另外需要妈妈精心护理好,勤换尿片,涂抹护臀霜等待都可以有效的杜绝红屁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