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一名穿着时髦打扮精致的女子,仅仅因为和母亲发生了些争执,居然在大街上抬手给了自己年过六旬的母亲一个耳光。围观群众上前劝解,女子不但不领情,还差点也给了劝解人一记耳光。
母亲见状,居然在人群中开始维护起女儿来。但盛怒之下的女儿并不领情,反而觉得是母亲让自己丢脸了,上前对母亲又是一巴掌。正好经过的一名男子实在看不下去,上前一脚将女子踹倒。
都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为人父母,虽然不期望孩子日后能报答生养之恩,但至少也不愿意看到孩子恩将仇报。
扇母亲耳光的女子固然可恨,但是当妈的挨了耳光之后不仅没有还手,还在拼命维护女儿的母亲更加可悲。一个把自己放在卑微位置的母亲,注定了只能养出这种霸道儿女。
赵薇在参加综艺节目《中餐厅》中曾经对一位孩子的妈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不能让一个儿子在家里觉得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将来你老了,他也觉得你没那么重要。”
赵薇这一句话就戳中要害。养孩子不仅要宠,更需要教会他规则与界限,不然孩子永远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那自然也不存在敬畏与尊重,这样的孩子注定是傲慢与无礼的。
我们这代的父母,接受了太多“爱与尊重”的育儿理念。也因为我们小时候缺乏了这样的教育,所以也更愿意给孩子宽松的教育,可是宽松并不是放纵,尊重也不等于不约束,在我们尊重孩子的时候,是否也该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包括父母自己呢?
宝宝,讲完这个故事,我们就睡觉了好不好?
宝贝,再玩5分钟就把手机还给妈妈好不好?
宝宝,这是哥哥的小汽车,我们还给哥哥好不好?
宝宝,你能不能不到处乱扔垃圾?
我们习惯用这种商量的口吻和孩子沟通,看似是“尊重”,实际上却是把做父母教育孩子的权利出让了。
当我们用这样一种不坚定,有商量余地的语气跟孩子讲道理时,孩子就已经从我们的语气中读懂了我们的态度,那就是还有机会。既然还有选择的余地,那孩子肯定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而不是父母期望中的样子。
接下来孩子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父母讨价还价,一方试图说服一方拼命抗拒,战况胶着的时候,通常孩子机会使出哭闹的杀手锏,结果父母就只能举手投降。不甘心的父母只能无奈地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结果,很多事情一旦开了头后面也就有先例可循,结果“只此一次”就变成了“下次……”,慢慢孩子也就掌握住了父母的软肋。后面只要父母不同意的,孩子就会使用哭闹来让父母举手投降。
爱一个孩子,除了要给予尊重和自由之外,更要教会他界限和规范。要让孩子知道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得遵守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与社会秩序,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很好地跟他人相处,跟这个世界相处,获得更大的自由。
剧场中舞者的旋转在寂静的空间中,塑造出迷人的线条于平行的时空中打造交互的韵律。轻盈柔软又饱含节奏的美感正如本系列筛选的太空棉面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