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和小朋友相处不好,大家都不喜欢他。好好地在教室里上着课,忽然就会想起伤心事,一个劲儿地嘴里嘟囔:小朋友不跟我玩!小朋友不跟我玩……
老师让他上课不要说话,他不听,还问老师:老师,你喜欢我吗?老师随口说:喜欢。
叫他回去上课他就是不听,往外走,老师拦他,他就大哭大闹,耍赖起来没完,声音很大,连学校外面的人都听见了。
上课不听讲,做题不会,大哭大闹地闹脾气,非得老师再单独给他讲一遍。
一、 孩子为何会如此表现?
孩子的表现,并非无缘无故。
一个发脾气的人,是一个不知所措的人,是一个无助的人,是一个内心能量被消耗殆尽的人。就像当电力不足时,录音机、半导体音响会发出难听的、走音的声响一样。
相信大家很容易看到:孩子几近疯狂的表现,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他和小朋友相处不好,心里不开心。
想想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在单位不被领导待见、不被同事待见的滋味一定不好受,孩子也是一样。
每个人,身处一个集体当中,都本能地需要有一种 “被认同“的归属感。
那么孩子,为何会在与小朋友相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知所措呢?
1.孩子缺乏与伙伴交往的经验
孩子身处二胎家庭,姐姐比自己大1岁半。因为妈妈同时要照顾2个孩子,小时候很少带孩子外出和邻居们玩耍。在家,姐姐是女孩子,平时会更愿意和亲戚家的女生一起玩。
就这样,孩子从小总是自己一个人玩,缺乏与伙伴交往的经验,喜欢小朋友,也不知道该如何交往。
2.小班的时候更换幼儿园
即便小时候缺乏经验吧,或许有的人会说:谁不是这样过来的?进了幼儿园慢慢磨合呗。
那么这个孩子所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小班的时候,从原本的公立幼儿园,更换到了私立幼儿园。
环境变了!老师变了!同学变了!学习内容也变了!这对于孩子来说,又是另一重的磨难与坎坷。
被小朋友排斥、心情郁闷,上课没有心思听讲,学习跟不上,愈发郁闷……这就好像是连锁反应一样,在这个孩子身上一步步地发生,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二、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看清孩子的 “需要”
想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我们要从孩子的“需要“入手。
孩子需要“被认同”,知道“我”这个人,是被喜欢、被认可,是有价值的。所以,他一再地去“骚扰”小朋友,问老师是否认可自己,问妈妈是不是喜欢自己。
“自我价值感” 是一种人生存必须的“心理营养”。同学的不理睬、老师的敷衍,让孩子一再地失望,于是他在情绪之下错误地认为:是我闹的动静还不够大。如果无法得到,誓不能善罢甘休。
2. 智慧父母,不与孩子“较劲”
说到这里,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想要得到认同,可以啊,那也得你自己想要表现得好啊!
这里就有一个先后的问题:究竟谁先改变。作为传统的家长,脑子里有很多“应该“:这个是你应该做的,干嘛要我先表扬你、肯定你,那不是在纵容你吗?何以培养出坚忍不拔的性格?!
且不说别的,当下,孩子的心理出现了状况,身为父母,我们需要有大的胸襟去接纳孩子、体谅孩子。
就好像当孩子感冒发烧、身体不适的时候,我们要多关爱孩子,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去和孩子较劲儿、做规矩,是一样的道理。
3. 做好自己,为孩子撑伞
这世上很多事情我们都无法改变:我们既不能让别的孩子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也无法要求老师在管理一大群孩子的时候,对孩子有特别的耐心。
但是没有关系,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天!父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如果父母能够由衷地肯定自己、接纳自己,那么这个孩子的内心就会有力量,去抵御外界的各种不顺与打击。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选择做自己能做的。至于如何慢慢与小朋友磨合,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相信只要他内心拥有了父母的爱和力量,那么剩下的,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建议家长们:在孩子在外遇到挫折的时候、被人批评、指责的时候,伤心难过的时候,多听、少说,多确认孩子的感受,少批评说教。
父母的“倾听”就是对孩子的爱和尊重,帮助孩子去除情绪垃圾,让属于孩子自己的智慧好主意,逐渐浮上心头。
成长路漫漫,我们需要守护好孩子,更需要在爱的包容下,让孩子慢慢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事情,提升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走出自己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