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毁掉孩子很简单 宽松的成长环境不等于没有规矩

资讯 > 童装

2017-03-20 10:28:10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网友抱怨,自己乘车遇见了“熊孩子”,一路上大喊大叫,家长却一点也没有制止的意思,有乘客站出来说了两句,孩子的家长立刻反驳:你一个大人,跟小孩计较什么。

宽松的成长环境≠没有规矩

我们总想着要学习欧美的教育模式,给孩子自由,不能用规矩束缚他。这其实是陷入了教育理念上的误区,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不代表他们可以没有规矩。

所谓规矩就是规定大家都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在社会长期生活中确立下来的,既然大家都遵守,孩子作为终将走入社会的一员也不能例外!在孩子理解能力有限时,大人以身作则,让遵守规矩成为习惯!关键字是“坚持”!当孩子具备一定理解能力时,就要让他知道规矩存在的意义,以及不遵守规矩的后果!

  规则意味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遵守规则先从认识规则开始,对于孩子而言,规则意味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不良、不遵守规矩的孩子并非一两天形成,如果能在刚开始时就做出规定,让规则变成习惯,孩子就不会觉得这是一种束缚。比如不能长时间玩电子游戏,那么在我们在将电子产品引入家中时,就要给孩子立下规则:每次只能玩20分钟,一天可以玩2-3次。

给孩子一个具体的边界

在进行规则教育时,方法可以灵活一点,对于不愿意配合、自我约束不足、爱磨蹭的孩子,我们需要给他一个稍微具体的“边界”。把“你就不能好好吃饭”换成“必须坐在椅子上吃饭”。

把“晚上九点半必须睡觉”换成“你可以在床上读会故事书,当妈妈来关灯时,你就要躺下睡觉,我会帮你把门关好。”这样椅子、灯、门就会成为孩子可以捕捉到的一个点,更便于他们进行自我约束。

安全意识尽早培养

规则中重要的就是安全意识,2岁半到3岁半是孩子行为规范培养的关键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段时间是孩子人生的反抗期,这时的他们会走路、会说话,开始想要自己做事情,总是把“我自己来”挂在嘴边。

所以,从孩子2岁开始,我们就要开始逐渐培养他的安全意识,电源插座不能摸,热水瓶不能碰,汽车行进当中不能开车门,在停车场不要乱跑,不要到马路上玩耍等等。

“言传身教”不可少

不仅孩子要遵守规则,父母也要做好示范,别把自己当做高高在上的规则的制定者,而是要成为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则的人。孩子2岁之前,不宜看电视,父母想制定这样的规则,那么当孩子在客厅玩耍时,你不要打开电视看节目。

希望孩子遵守餐桌的礼仪,在用餐时不要大声喧哗,那爸爸妈妈们也别在吃饭的时候“侃大山”。父母有了这个觉悟,才能去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孩子是否守规矩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社会可以理解不懂事的孩子,但不会包容明知孩子做得不对,还一味放任他的父母。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